台灣發行的第1檔ETF (指數股票型基金):台灣50(代號0050),今年正式成立滿10周年了,這10年來,投資人對它從陌生到熟悉,成交量占台股的比重也日益擴大。
台 灣50是買進台股中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,等於和台灣的經濟發展緊緊綁在一起。常有人說,投資單一股票,萬一那家公司倒了,股票就變壁紙;但是買台灣 50,完全不用擔心單一公司倒閉,因為如果連台灣50都跌到下市,那台灣的經濟就是真的垮了。換句話說,要投資台灣市場,沒有比台灣50更具代表性的商 品。
在2003年發行的台灣50,上市前1個月,國內剛爆發SARS 疫情,和平醫院被迫封院,大家都戴口罩參加上市前的法說會; 10年後,又遇到全球經濟「生大病」,但它卻已經成為亂世英雄。元大寶來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投資長黃昭棠說:「台灣50的受益人數有兩次大增長,一 次是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,一次是2011年遇到歐債風暴。」
大盤越跌 台灣50 越受重視
黃 昭棠表示, 今年不只是台灣50成立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,1993年道富集團推出的第1檔追蹤美股S&P 500指數的ETF ── SPDR,今年也正好是成立第20年。SPDR 發音和「蜘蛛」的英文類似,也比喻ETF 像是八腳齊張、吐絲結網,有一口氣抓進多檔好公司的特質。
SPDR 剛推出之際,並沒有引起投資人的興趣,因為當時正處於股市多頭,尤其是1999年,隨便一檔網路股都能創造年報酬3、5倍的佳績,誰會想到投資跟隨指數、 1年頂多賺3成的ETF 呢?但是,亂世才能突顯ETF 的價值,2000年網路泡沫股市大崩盤後,受傷慘重的法人和散戶們,發覺買進ETF 的可貴。
台灣50的過程也跟SPDR 一樣,剛成立時,雖然面臨SARS 恐慌、經濟欠佳,但投資人仍抱持著「自行選股賺更多」的想法。2006、2007年中小型股飆風再現,更是讓台灣50相形失色,有時日成交量萎縮到只剩1、2千張。
「第1次大轉折出現在2008年,」黃昭棠回憶,就像網路泡沫後變成大熱門的SPDR一樣,台灣投資人終於了解台灣50的優點,受益人數從2007年的1萬4691人,隔年急增到5萬529人,足足成長243.94% !日成交量也放大到平均每天都有1萬6千多張。
不過,隨著各國政府撒錢救市,台灣50的受益人數逐步下降,直到2011年歐債風暴來襲,受益人數又猛增到7萬5610人,創下歷史新高。黃昭棠笑說:「這是第2次的大轉折,坊間也越來越多人開始分享投資台灣50的方法,我看到投資人的心態出現結構性的改變。」
大盤不像主力股會一路飆漲,指數總有回來的一天,只要懂得逢低加碼,甚至傻傻等待也行;更不像個股股價可能跌到雲深不知處,光是這種安全保障,就勝過大多數投資工具,所以很適合做為投資的核心部位。
6 大特點 最適合退休的投資工具
撇除ETF 這個有點距離感的名詞,投資人其實只需要知道:買了台灣50,等於一次買到50家大公司,當然比只買一家公司穩當,也更適合放到退休。最重要的是,台灣50有許多單一個股和基金沒有的特性,只要制定好策略,操作起來真的很便利。
特點一 持股內容和比重完全透明
一般基金會定期公布持股內容,但為何買這檔個股、比重配置多少,並沒有標準可依循。台灣50以市值排名決定是否買進,成分股隨時都能上證交所網站查詢,比重也清清楚楚的公布。
特點二 做到98%和大盤漲跌幅一致
50 檔成分股的總市值,已達台股總市值的7成,所以漲跌幅和大盤一致。就算遇到投資人突然大買或大賣,導致台灣50的股價相對於本身的淨值有可能溢價或折 價,元大寶來投信也有設定機制,讓自營商能用這50檔成分股向元大寶來交換ETF 進行套利(也可反向,用ETF 換回50檔成分股),促使價格回歸正常。總之,台灣50在縝密的設計下,價格絕對能夠緊盯大盤,也是目前所有追蹤台股大盤的ETF 中,折、溢價幅度最低的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7wJW3rSRHxuZm35jUEBpTAGe/article?mid=23467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