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Foxconn即將屆滿三年了
許多郭語錄仍是深植我心!!
我想這種鴻海的DNA會影響我一輩子吧~~~

PChome個人新聞台-閱讀 人生心情筆記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540903/3/1302002135/20080118121957/

郭台銘語錄: “天下沒有完美的辦法,但總有更好的辦法。”
1/18(五)上市!你不能不讀!

 

速度篇  │郭語錄 015 成長,你的名字就叫痛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│郭語錄 018 少林寺的和尚武功千變萬化,飛簷走壁,是過去挑了多少桶水上山?

人才篇  │郭語錄 024 心胸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│郭語錄 046 阿里山神木成其大,四千年前種子掉到土裡就決定了!

彈性篇  │郭語錄 051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變化抵不上客戶一通電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│郭語錄 054 一個地震很多的地方,人的警覺性特別高。

逆境篇  │郭語錄 070 烏龜要知道別把兔子吵醒。相對的,兔子是否肯像烏龜那樣一跑三十年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│郭語錄 085 路遙知馬力,逆風練勁旅

創新篇  │郭語錄 098 每一隻公雞,都以為太陽是牠叫出來的

 

2008/01/20 00:47
《解碼郭台銘語錄》
張殿文 著

郭語錄064: “天下沒有完美的辦法,但總有更好的辦法。”

當鴻海規模愈長愈大,外界愈來愈注意鴻海的成功,郭台銘就常常對內部強調,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,一定還有改善的空間!」

企業愈 大,彈性可能愈差。郭台銘在2004年底就對員工強調,鴻海是以製造產能起家,要成功地結合全球品牌為「客戶」,就必須了解「產品」狀況,進一步建置「系 統」,再決定全球化組織的「地理位置」。經過了內部多次反覆討論,郭台銘終於做出大膽決定,以跨入「通路」的方式來維持全面的競爭優勢,就是希望以通路來 確保鴻海的「彈性」。

「為了我們的客戶,我們必須跨入通路!」郭台銘說。通常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,彈性和速度相比較之下會降低很多,在這樣的情況下,如果更早了解市 場產品變化,也就是掌握了「品牌客戶」的「客戶情況」,其實更能快速迎合市場的「產品」需求,這是鴻海集團進入通路市場的最重要理由。

「通路市場唯一不變的真理,是它每天都在變:消費者的口味在變,市場在變,技術在變。」高盛證券分析師金文衡指出,這種變化,其實是所有IT公司的挑戰。

而 接觸通路客戶,也是「掃餅乾屑」策略的延伸。主要是最近三年全球IT市場「大者恆大」的態勢確立,小品牌不易生存,而鴻海的客戶全是全球前三大品牌,但是 市場多樣化需求始終存在,如何能建立密度更高的市場版圖,也照顧更多樣化的客戶,這種小而多的客戶就像「餅乾屑」,鴻海就可以用「通路」的方式來處理,直 接服務不同客戶。

踏入通路,也有助於提高市場導向的設計開發能力,來克服組織規模過大所失去的彈性。鴻海內部人士指出,過去的鴻海集團 定 位為專業的IT元件製造商,產品涉及連接器、主機板、散熱風扇、機箱等,之前做代工而不直接面對消費者,但建立通路之後,變得更像鴻海集團內的一個觸角, 把客戶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回報給工廠。

打造通路之後,郭台銘更希望創造三贏的局面。鴻海不單單替通路客戶設計、生產、服務,甚至可替通路客戶介紹新生意。未來鴻海的代工大客戶也能把產品賣給鴻海的通路夥伴,三方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。
而為品牌客戶提供更多服務,也可以強化組織彈性,以避免僵化。

「我 們的通路絕不是為了和客戶搶市場,而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!」郭台銘在2006年股東會後進一步分析,現在的工廠對客戶的服務,已不單單是 「Take Order」(拿訂單)而已,不只是「要什麼就給什麼」,而是鴻海也能給市場回饋,甚至包括客戶如何應付競爭對手的需求。

大者恆大,讓企業很容易和市場脫節,不了解客戶的需求。但透過經營通路的市場,可以讓鴻海接觸到第一線的客戶,了解市場、懂得客戶,雖然產品千變萬化、少量多樣,卻可以讓組織活化,也開始讓鴻海研發部門更有彈性地去從事技術研發,改造生產流程。

過去所有人都認為,品牌與代工業務絕對有所衝突。但是設計和通路卻是彼此都可以合作的地帶,而郭台銘深知,鴻海到了一定的經濟規模之後,如果只單單做代工業務,卻可能會讓鴻海陷入組織僵化的困境。

但要建立通路,這是鴻海的全新經驗,「這對他們的確是一項挑戰,」高盛證券分析師金文衡指出,這是「少量多樣」的市場,而不是過去「少樣多量」的營運模式,鴻海必須經歷換腦袋的挑戰。
(摘自本書書摘)

郭語錄098: “每一隻公雞,都以為太陽是牠叫出來的。”
Every rooster believes that it is him who summons the sun every morning.

每當郭台銘面對外界詢問有關人事布局的問題時,他都不諱言這的確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。因為在快速前進變動的經營環境中,老員工也用、新員工也用,但經營者必須要面臨「老員工上不去」的嚴肅問題:要怎麼樣安排?讓他做什麼?

郭 台銘認為,任何一家企業不管是成長還是業績倒退,只要是快速變動的時候,組織都會面臨問題。主要是因為許多老員工都認為目前的成績是自己打下來的天下,而 忽略了外在大環境的因素。就好像太陽是因為宇宙定律升起於東方,而不是因某些因素而升起,但是老員工就會習慣沿用同樣的成功方程式,既難超越現有的格局, 又可能因為環境改變而失敗。

郭台銘希望提醒老員工不要過於自大,以目前的成就沾沾自喜,否則就像無知的「公雞」。他進一步比喻,這就像當年宋太祖「杯酒釋兵權」的關鍵做法。

因為打天下的是一批人,跟治理天下的應該是不同一批人,就算貴為一國皇帝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,更何況是企業主? 

另一方面,新幹部進到新環境,他怎麼適應?新舊怎麼調和?這會讓管理階層每天都花很多時間。

從鴻海內部掌管九大事業群的總經理,就可以看見三十年來組織領導人的調整,九大事業群中有加入二十年的老臣、有新加入五年的專業經理人;有的是日系背景、有的畢業自美國名校;有的負責成熟產品,有的負責新開發技術的應用。

外資分析師就指出,鴻海在2004年公布的九大事業群名單,展現了兼顧「各方勢力」的管理階層。也說明郭台銘在組織領導考量上,絕不會因為大舉起用皇親國戚,造成人才無法留任及派系鬥爭,使得一人公司或家族企業的競爭力迅速流失。

《經營智慧》制度和彈性間找平衡
【經濟日報╱本報訊】2008.01.21 04:44 am 

  大象會跳舞,不是四肢減重了,而是頭腦靈活,方向走對了。

  自從藍色巨人IBM成功地改造之後,便成為大公司突破僵化限制的典範。IBM執行長葛斯納也寫了《誰說大象不會跳舞》,來形容這家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雖然如「巨象」一般,卻也能靈活應變。

成功企業 看能力與彈性

  郭台銘就指出,今天企業要成功不在規模大小,而在於「能力」和「彈性」,小企業的優點就是容易有彈性,大企業的優勢則是具有一定的規模經濟能力,所以,經營企業,重要的是怎麼在制度和彈性之間,找到平衡。

  如大象般的大企業,要靈活地經營,必須有很好的網路訊息系統。IBM本身就是硬體兼軟體製造商,IBM把所有部門的功能,用最佳的資訊網路串聯起來,造成了「大象會跳舞」。

  郭台銘舉例,相對於大象的「笨重」,螞蟻其實是一種標準的網路經濟型動物。一隻小螞蟻發現了糖但搬不動,牠會馬上找一大堆同伴,組合成快速搬運網路系統,可稱之為「螞蟻雄兵」。

  在全球化時代,郭台銘認為螞蟻會存在,大象也會存在。網路雖然讓很多小公司容易組成「螞蟻雄兵」,但對大企業來說,其實也不是壞事,反而能讓它的神經系統 更敏感。鴻海在全世界逾15國都有工廠,物料管制人員可以在企業網站找到所需的物料,內部很多的訊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送到全世界的每個角落。

  各層級與環節資訊共享在鴻海,製造生產系統上中下游各單位的製造環節,有不同的材料屬性和製造過程,有負責原料的,有做模具的,有做成型加工的,有做烤漆的。

  過去當客戶下訂單後,常常是一個部門接一個部門地得知訊息。現在,各部門可以同步得到資訊,及早做好準備、看準方向。

  郭台銘比喻,就像過去等火車,總是在車子快要到之前,人們才曉得要準備上車。可是現在,車子還在三站、五站之前,就可以通知乘客還有15分鐘才會到。在這15分鐘內,乘客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。

  所以網路經濟時代中,分享資訊很重要,鴻海每一個層級、環節的資訊分享,現在可以做到同步,處理事情的彈性就會很大,速度也會很快,所以郭台銘指出,只要「大象會跳舞」,就可以像螞蟻般快速行動。  

(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《解碼郭台銘語錄》)
【2008/01/21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k2012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